磁共振仪器组
研究领域
研究项目
研究团队
研究成果
研究平台
成果转化
业余活动
加入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单元 > 高技术创新与发展中心 > 磁共振仪器组 > 研究项目
研究项目

1.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研制及产业化(十二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本项目在已完成的“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300 MHz-500 MHz核磁共振谱仪的研制)的基础上,将实验室样机进行工程化开发,达到可产业化标准和条件。项目优化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控制台等核心部件与软件,研制宽带低噪声信号源等关键部件,建立规范的工艺流程、质量管理、过程控制、产品标准等文件和体系,完成500 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工程化样机的开发,并探索600 MHz高场谱仪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强化用户体验,进行代谢组与复杂样品分析等的核磁共振方法应用研究,以验证和优化仪器性能与指标。 

 

自研4通道频率源投入使用的600MHz谱仪

2. 9.4T超高场代谢磁共振成像技术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常规MRI系统基本上只用氢核(质子)进行成像,而水中氢元素能提供的代谢信息微乎其微。实际上能产生磁共振信号的原子核有很多种,但这些原子核在低场强下信号极为微弱。超高场强中许多生理和代谢十分重要的核,如23Na, 31P, 13C 17O都可以产生磁共振图像或频谱信息,可用于观测氢质子成像无法提供的组织功能和代谢状况。但一些杂核如23NaT2时间很短,信号可采集窗口狭窄,需要切换率超快的梯度线圈、超快脉冲序列和快速的采样与重建技术,这些严苛的需求增加了MRI控制子系统设计的复杂度。 

  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USB3.0总线结构的数字化多通道核磁共振成像谱仪的设计思想,满足代谢成像需求的同时兼顾质子成像,已经研制出实验样机,测试结果符合预期。

 

MRI控制台核心部件及样机

 

测试水膜图像

3. 脉冲动态核极化(DNP)波谱仪的研制(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提高核磁共振(NMR)灵敏度一直是NMR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基于电子-核极化转移的动态核极化(DNP)技术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增强NMR信号的途径。本项目从自主创新研发控制台系统等核心技术和脉冲序列发生器、探头、微波桥、宽带接收机等关键部件入手,研制出了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脉冲DNP谱仪。

    该DNP谱仪可用于研究溶液体系如生物大分子的DNP效应、DNP增强机理以及液体DNP增强成像(DNP-MRI)。目前已开发出试验样机,通过对电子自旋和核自旋进行脉冲操控,可分别检测电子自旋自由进动(或回波)和核自旋自由进动的时域信号(FID)。对水+TEMPOL样品进行检测,已获得质子信号增强倍数大于100的效果。

DNP谱仪系统

4. 自动匀场方法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均匀的静磁场是NMR获得高分辨谱图、获得分子精细结构信息的基础,随着磁场强度不断提高,匀场难度不断加大,如何有效地提高磁场均匀性是高场NMR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基于梯度编码的自动匀场方法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匀场方法,但也存在梯度编码易受到磁场不均匀性干扰、三维梯度匀场耗时较长及需要特殊硬件支持等不足。本项目拟开展如下研究:(1)基于Bloch方程建立不均匀磁场中利用梯度编码测量磁场分布的理论模型,发展一种迭代逼近的重建算法,消除磁场不均匀性对梯度编码的干扰,提高梯度匀场准确性。(2)在三维梯度匀场中,利用随机采样的相位编码方式,实现更高效率的信号采集,提高48倍匀场效率。(3)设计可由脉冲序列实时控制的室温匀场电源,扩展梯度匀场适用范围。(4)将新硬件和方法模块化,集成于自主研发的高场NMR波谱仪。 

基于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开发的自动匀场技术

 

  








 
  相关新闻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地址:武汉市武昌小洪山西30号 电话: 027-87199543 邮政编码:430071
ICP备案号 鄂ICP备20009030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