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科院武汉物数所首页
2015年,研究所认真贯彻“四个率先”要求,全面落实“率先行动”计划部署,务实推进“一三五”规划实施,在全体职工和研究生的团结奋斗下,以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和创新文化建设,激励广大职工和研究生开拓进取、再创佳绩,研究所开展了2015年度“物数明星”评选活动。经部门推荐与网络投票评选,结合离退休党支部与研究生会推荐结果,所务会研究决定,授予杨俊等10人2015年度“物数明星”称号。
人才之星--杨俊
    杨俊研究员建立了我所生物固体核磁共振这一新的学科方向。他兢兢业业,刻苦努力,带领研究团队建立了研究固体蛋白质的PCS-Rosetta方法,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评价,被认为“开辟了一条蛋白质结构测定的新途径”。
 
女科学家之星--姜凌
    姜凌研究员建立了我所第一个生物大分子实验室,并发表了我所第一批蛋白质PDB结构数据,有力地支持了我所生物磁共振学科方向的发展。作为本所为数不多的女研究员之一,她巾帼不让须眉,多年来与学生一起兢兢业业地奋斗在科研一线,凡事亲历亲为,获得了多项重要的科研成果。她指导的学生毛劼臻和刘乙祥分别获得了2011...
光钟新星--管桦
    管桦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囚禁冷却离子精密谱研究工作。作为研究组的学术骨干,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钙离子光频标,并搭建了第二台钙离子光频标,实现了两台光频标的频率比对,光频标的精度和频率稳定度均达到E-17,为目前国际上钙离子光频标最高,成为国际上五种不确定度达到了E-17的离子之一;同时基于研制的钙离子光频...
 
科研新星--许鹏
    许鹏副研究员从博士研究生阶段至今,一直从事光偶极阱中单原子量子调控的实验研究,从实验上实现了单个原子的囚禁、原子量子比特制备、转移、原子间相互碰撞的等一系列连续性的工作,取得了多项优秀的科研成果。目前已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完成的2篇论文分别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
博后之星--王超
    王超博士2015年入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ZSM-5分子筛催化甲醇制取低碳烯烃(methanol-to-olefins, MTO)的机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2015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三篇(Chem. Eur. J.,IF=5.7, top 15%, 1篇;J. Catal.,IF=6.9, top 10%,1篇;Angew. Chem. Int. Ed., IF= 11.3, 化学顶尖,1篇...
 
支撑之星--任智
    任智同志热爱技术支撑岗位,工作认真负责,勤勉踏实,任劳任怨。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及时排除硬件故障,保障仪器稳定高效运作,节省了大量维修经费。承担实验室850MHz、800MHz等16台超导磁体的液氦补加任务,每年加注液氦8000升以上。全身心投入实验室氦气回收-纯化-液化系统的建设中,目前该系统已实现...
技术新星--贺玉贵
    贺玉贵博士在DNP仪器与方法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方案:基于PCIe架构的脉冲DNP谱仪技术方案获得了增强倍数超过170的质子信号和分辨率小于1mm的质子图像;基于DNP多核增强同时采集方法获得了多种原子核的增强波谱和多核增强图像;第一次获得了低场溶液状态下Na+的增强信号和0.35T下杂核31P的图像。相关文章发表在R...
 
管理之星--贾建熙
    贾建熙同志长期从事基建管理工作,在工程进度、质量把关、造价控制上积累了丰富的基建管理经验。多年来,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默默无闻地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为园区建设及科研设施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我所核磁共振研究平台大楼建设的关键时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他扎根工地,昼夜不分,寒暑无...
奉献之星--杨承楷
    杨承楷同志长期担任我所退休党支部的支部书记、离退休自管委员会主任等职,工作认真负责、勤恳扎实、任劳任怨,经常关心看望生活困难和病重的职工,积极为离退休人员和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与老同志广交朋友,积极协助研究所落实对老同志的帮扶机制,带领支部、自管会在研究所与退休职工中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学子之星--刘娜
    刘娜同学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她学习认真刻苦,掌握了反应动力学、量子化学和分子模拟多种研究手段,知识全面,目前已在 Journal of Chemical and Physics 上发表文章一篇,关于蛋白质错误折叠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的结果也正在整理中。她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曾获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